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新闻中心 >  行业资讯
caseXqBoxCenterLmenu

孩子幸福与否,不因你给他的保护,而在你给的信念

2024.02.22
阅读:105次

为什么有的人从小遇到很艰难的事,长大后还能幸福的生活。难道他们有刀枪不入之身,或者伤害对他们没有阴影。

读了一些育儿书之后,看到了各种各样小孩子行为的例子。

某天,我突然感慨,小孩子长大的过程真不容易,都得经历很多困难,有父母的不理解、同伴的欺凌、对自己的困惑。。。。。。

回想小时候,我们也会经历不少相似的困难,但是我们还是这样子长大。

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自身的成长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,但是不是就代表孩子不会遇到形形色色羁绊成长的人物。

孩子还是有可能遭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负和冷落,例如玩耍过程中的推撞受伤、小朋友间过家家七的冲突、和好。

孩子还很有可能被老师误会、惩罚。

前段时间就有朋友向我诉说孩子把口水抹到别人身上被罚站,回到家孩子解释是教师在体罚他的好朋友,于是他故意捣乱吸引老师的注意,事后也证实了孩子没有撒谎。

有时,甚至往往对孩子发脾气、冷落孩子的行为,就是来自心情不好的父母和亲人。

因此,我像开窍了一样----没有困难的成长是不可能的,没有伤害的成长也像在隔绝真实的*。

大人尚且不能*自己未来的人生不会遇到波折,为什么我们就要求自己*孩子的人生永远顺顺利利?

当我们对孩子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总是很焦虑很纠结的时候,我们不妨想一下,其实这些困难,不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,而是它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。

我还记得我的孩子两岁多的时候遇到的一件事。有*在早教中心,我的孩子迎面看到一个比他大一点的小姑娘,头上用五颜六色的橡皮筋扎满了辫子,他好奇得马上冲上去抓住小姑娘的小辫子。这时,小姑娘的爷爷立刻掰开我孩子的手,并且紧紧握住他的手腕,一边高声训斥他,一边很愤怒地摇晃着他的身体。小姑娘并没有哭,她只是很惊愕地看着自己的爷爷。我当时也气炸了,小孩子的行为固然不对,但大人凭什么能如此粗鲁地对待小孩?!


从来说话像蚊子一样的我也大喝一句:“对不起!但请你放手!”便气得什么也说不出了。
回到家,我愤愤不平地在育儿群里说这件事,我还记得当时发誓一定要调查一下大人“欺凌”小孩的事件,因为我不是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了。


还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捡她身边的玩具时碰了一下她的大腿,便很大声地一遍一遍跟他吼道:“快跟我说对不起,快跟我说对不起......”


后来群里几乎就为这些事情热议起来,分成两派:北派建议打回去、骂回去,总之不能示弱;南派建议无论对错,先道歉,再原谅别人的无理,彰显风度......

但我们从来没有问当事人——孩子的感受和意见。

事实上,我跟那个爷爷是一样的,我们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受害者。

明明孩子还是在乐呵呵地玩,我们大人就为了你错我对较劲。

对于孩子而言,他需要的不是金钟罩,更不需要大人的怜悯,他需要的是从大人那里学会一种从容淡定面对*和自己的态度。


心理学家Ellis提出了情绪ABC理论,同样的事情(Activating Event),因为人的不同信念(Belief),而可能造就不同的结果(Consequence)。


我们要给孩子怎么样的信念呢?

“积极心理学之父”马丁·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性幸福的概念,一个人幸福与否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信念(Belief),这也跟我们的归因风格有关。

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是受害者,无时无刻地出手保护他,那么孩子便会觉得这*很危险,他自己没有能力去对抗。

如果我们从旁引导,让孩子进行互动解决,或者厘清事实,那么孩子便会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。

在面对事情的时候,把原因归到自己能控制和改变的因素上,例如努力、沟通——“我可以怎么做,别人才会/不会......”而不是责备别人——“他欺负你!”或者“你还小,别人会欺负你。”

这种孩子很难去做出改变的、固定的特质上,会更容易让孩子养成积极主动的幸福思维。
我们无法阻挡很多事情,只能尽量避免。

就像朋友的孩子,被老师误会惩罚,会不会造成对他的伤害,或者对老师有阴影?这取决于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信念。

还有很多人说,从小就遭遇了很艰难的事,为什么我长大了还能很幸福地生活?

这很可能是他获得了一种能力,使自己习惯对事情的解释是积极的,把过去苦难和艰难都升华成特别的、有意义的体验,相信自己能面对逆境,而不是纠结过去,评判别人。

家长在孩子“信念(Belief)”上多下功夫,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孩子的心也是有足够的修复力。

日常我们可以多欣赏孩子的正面的品格,遇事先尊重孩子的感受,观察孩子的反应,倾听孩子的看法,然后尝试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。
   

返回顶部

返回顶部